惊!广州郊区这村家庭负担为啥这么轻?

苏查·玛娜英 2025-04-10 美容 17 次浏览 0个评论

和石村概况

2019年暑假作者到广州郊区和石村调研,发现该村虽近白云机场但因限制建设几乎无产业。全村4600多人,2000多亩耕地,17个经济社。各经济社有征地款,村民可享受利息分红,年分红每人1000多元到5000多元。未征收耕地由经济社统一管理,以2000元一亩出租给外地农民种菜,地租与征地存款利息年终用于分红。附近工业园虽有很多外地务工人员,但极少来和石村租房,村里租房的流动人口仅500人左右,占全村人口10%。和石村村民就业机会多在村边工业园,但村民多选择灵活就业。

张元家庭情况

和石村二社村民张元,51岁,是保安队队长,每月工资2200元,妻子在村幼儿园帮厨,每月1900元。张元1995年借钱盖了一栋三层楼房,花费30多万元,多年才还清债务。二社每年每人约2000元分红,他家全年收入约5.5万元。考虑到儿子上学支出,张元全年积蓄有限,大概10万元。张元1969年出生,1986年参军,1991年退伍后工作经历丰富,2001年回村当治安队队长至今。他对现状满意,享受村庄生活。张元有机会挣更多收入却没出去,在和石村有代表性。

和石村村民淡定原因

和石村地处广州郊区,虽周边繁华但村民淡定。原因如下:一是村庄属南方宗族型,有传统规范和文化,“一家人认同”减少经济收入对家庭评价的作用;二是村庄结构完整,熟人社会内部评价机制强大,抑制暴富者露富;三是村庄能主导人情消费,春节红包和人情礼金维持在低水平;四是本地人有优越感,不屑与外地人进工厂务工;五是有限的分红也是食利收入,对农民心理作用重要;六是村民有宅基地和住房,生活成本低;七是珠三角地区村庄少产生企业家和富人,社会分化少;八是珠三角是性别资源流入地,村民不担心子女婚姻问题;九是村民对拆迁有预期,影响行为模式。征地拆迁及相关收入决定了珠三角地区原住民的心理和行为模式。

不同地区农民行为模式差异

决定人们行为模式的关键在于社会评价产生的意义系统。珠三角地区农民因征地拆迁收入等,个人努力变得不重要,无法忍受工厂压抑工作,对子女教育顺其自然。苏南农村农民主要靠劳动工资,子女教育是改变家庭命运关键,从小培优。浙江农村有很多民营企业,企业老板与当地农民有经济分化,产生社会分层。中西部农村地区为儿子娶媳妇是大事,父母为积累资源卷入市场经济。地区差异导致农民行为模式不同。

转载请注明来自巨潮资讯网,本文标题:《惊!广州郊区这村家庭负担为啥这么轻?》

每一天,每一秒,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!
评论列表 (暂无评论,3人围观)参与讨论
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